溫度儀表需要從設計和溫度元件兩方面考慮插入深度問題。
設計中需要計算的溫度元件插深:
熱電偶,熱電阻及雙金屬溫度計的插入深度按照管道過半+溫度直型連接頭尺寸。
熱電偶,熱電阻是外密封,所以是加整個溫度直型連接頭尺寸(普通60,保溫120);雙金屬溫度計是內密封,所以加整個溫度直型連接頭尺寸(普通80,保溫140)減20。
溫度元件拿到后怎么量插深:
熱電偶,熱電阻的插入深度是螺紋也算上。
雙金屬溫度計的插入深度是螺紋低部開始算。
法蘭方式的就是法蘭后算。
活動的螺紋或者法蘭自己調整。
不同測量介質,溫度計的插入深度不同。
為了保證測量精度,要把溫度計的敏感段全部插入到被測介質中去。通常溫度計所需的浸入長度為:
測量氣體時,熱電偶應大于95mm,熱電阻、雙金屬溫度計應大于115mm。
測量液體時,熱電偶、熱電阻、雙金屬溫度計都應大于46mm。
溫度計總的插入深度為:連接頭+管壁厚度+浸入長度。
不同設備,由于安裝位置不同,溫度計插入深度不同。
在設計中,我們往往采取以管道中心線為準來計算溫度計的插入深度,這樣計算對于多數應用場合是適用的,但對于大管徑、塔設備、爐膛等溫度測量,可能就還不一定適用了,一是可能造成浪費,二是無法安裝固定。
對于一般塔設備的溫度測量,溫度計水平安裝時,插入深度在300~400mm就行了,對于鍋爐爐膛的溫度測量,溫度計大都是水平安裝,除去爐體耐火磚的厚度,熱電偶只需插入爐內150mm就行了。
不同管道口徑,由于流速不同,溫度計插入深度不同。
流體在管道中的流動,由于流速不同,會形成層流和湍流兩種狀態,流體的流速在管道中心處zui大,近管壁處zui小。當流速較小時,流體分層流動,互不混合,稱為層流。逐漸增加流速,流體的流線開始出現波浪狀的擺動,擺動的頻率及振幅隨流速的增加而增加,此種流線稱為過渡流;當流速增加到很大時,流線不再清楚可辨,流場中有許多小漩渦,層流被破壞,相鄰流層間不但有滑動,還有混合。這時的流體作不規則運動,有垂直于流管軸線方向的分速度產生,這種運動稱為湍流。
在湍流狀態,溫度計只要穿過管壁處很薄的層流層,就可以測量到較均勻的介質溫度變化。在層流狀態,上游溫度的變化首先在管道中心處感測到,然后才逐漸在管壁處感測到,在管道1/4處感測到的溫度變化與中心處相比,只是極短的延遲,由于這樣的原因,溫度計的插入深度是不一定都從管道中心算起的,尤其是對于大口徑的管道,否則溫度計很長,一是增加投資,二是容易損壞。
溫度計的插入深度是從溫度計自帶的安裝螺紋下面計算的,管道上有一個安裝螺母座,螺母座高度一般都是40mm,不管管道直徑多大,這個不能少。
溫度計感溫部分長度大約是30mm,這一部分必須要在管道中心線上,所以,假設管道直徑500mm,那么溫度計的插入深度是:管道半徑250+安裝螺母座40+探頭部分30=320mm。
假如工藝上該管道長期處于滿管狀態,而且管道直徑較大,那么就不必受這一規定約束,插入管道內長度等于或大于保護管直徑的10倍即可。
假如有的管道有比較厚的保溫層,那么安裝螺母座的高度可能會更高。
如果工藝管道口徑過小(直徑小于80mm)安裝溫度計時,應制作擴大管,這是小口徑管道為了滿足測溫需要做的變徑。
對熱電阻的安裝,應注意有利于測溫準確,安全可考及維修方便,而且不影響設備運行和生產操作,要滿足以上要求,在選擇對熱電阻的安裝部位和插入深度時要注意以下幾點:
為了使熱電阻的測量端與被測介質之間有充分的熱交換,應合理選擇測點位置,盡量避免在閥門,彎頭及管道和設備的死角附近裝設熱電阻;帶有保護套管的熱電阻有傳熱和散熱損失,為了減少測量誤差,熱電偶和熱電阻應該有足夠的插入深度:
(1)對于測量管道中心流體溫度的熱電阻,一般都應將其測量端插入到管道中心處(垂直安裝或傾斜安裝),如被測流體的管道直徑是200毫米,那熱電阻插入深度應選擇100毫米;
(2)對于高溫高壓和高速流體的溫度測量(如主蒸汽溫度),為了減小保護套對流體的阻力和防止保護套在流體作用下發生斷裂,可采取保護管淺插方式或采用熱套式熱電阻,淺插式的熱電阻保護套管,其插入主蒸汽管道的深度應不小于75mm;熱套式熱電阻的標準插入深度為100mm;
(3)假如需要測量是煙道內煙氣的溫度,盡管煙道直徑為4m,熱電阻插入深度1 m即可;
(4)當測量原件插入深度超過1m時,應盡可能垂直安裝,或加裝支撐架和保護套管。
總而言之,溫度儀表作為工業四大測量儀表之一,在其本身質量合格的情況下,規范的安裝操作也*,想要測量結果盡量,誤差能降到zui低,就一定要把握好關于溫度計插入深度的問題。
高溫防腐熱電偶 隔爆熱電偶 鎧裝熱電偶 耐磨熱電偶